玉米种植技术

  • 秦单七号玉米
    2022-11-11
     秦单七号是杨凌秦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合作育成的中熟杂交玉米新品种,由陕西秦丰杂交玉米种子有限公司开发。特征特性 该品种夏播生育期100天左右,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20厘米,穗长18~22厘米,穗粗5.6~6.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37粒,千粒重308克,籽粒黄色,红轴、马齿型,品质好,出籽率86%。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抗性鉴定,高抗大小斑病、茎腐病、粒腐病、黑粉病及弯孢叶斑病。产量水平 近两年在四川试种,分别比川单9号增产25.98%和16.72%,2001年比成...阅读详情
  • 玉米春季抗旱播种的技术
    2022-11-11
    1、保墒整地。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2、选择品种。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3、吉单517、江单1,二洼地、河套地以吉单27为主。第二积温区,活动积温2500-2600℃以上。主推品种吉单27、四单19、嫩单12、丰禾3、吉单522。...阅读详情
  • 玉米新品种-- 丹玉86号
    2022-11-11
    丹玉86号由辽宁丹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开发。特征特性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27~130天左右,与对照农大108相当(需有效积温2800℃~2850℃左右)。株高295~310厘米,穗位高118~135厘米(夏播生育期98~105天。株高240~277厘米,穗位高112厘米左右)。穗长22~26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粉色,籽粒黄色,马齿形,百粒重约38克。高抗大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矮花叶病和纹枯病,抗小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活秆成熟。栽培要点该品种抗病、稳产,每亩种植300...阅读详情
  • 玉米良种――锦珍
    2022-11-11
    审定编号:桂审玉2007007号品种名称:锦珍选育单位:珠海锦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品种来源:父本台选8号是1998年从台湾引进的材料中套袋自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母本华选3号是“华珍”商品种子(F1)自交选育的自交系。特征特性: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春季平均86天,秋季平均70天。株平展型,株高208厘米,穗位高81厘米。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穗长17.8厘米,穗粗4.7厘米,秃尖长2厘米,穗行数平均12.6行,行粒数37,百粒重38.9克,出籽率73.7%。保绿度88.1%,双穗率6.6%,空杆率1.3%,分蘖率...阅读详情
  • 玉米苗期病害特征预防措施
    2022-11-11
    近年来,随着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密植、高温、杂草同生共存,以及多年连作,玉米各种土传病害、缺素症状发生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玉米生产的发展,在播种前或苗后及早发现和防除会大大减轻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现将玉米各种苗期病害特征、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黄叶苗特征:起初秧苗叶色淡绿,然后逐渐变黄,严重时全叶枯死。防治:种子包衣或施种肥;适时间苗。在玉米4叶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及田间杂草;在玉米间苗后,适时补施氮肥;苗后浅中耕松土保墒。2、白化苗特征:叶片上有白色的条纹,严重的全株叶片发白。发生原因是土壤...阅读详情
  • 闽紫糯1号(玉米)
    2022-11-11
    闽紫糯1号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福建省种子总站选育,目前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春播采青生育期90天左右,株高204.8厘米,植株中矮秆,株型半紧凑,果穗长锥型,粒型硬粒,皮厚薄中等,鲜穗蒸煮嫩香爽滑,口感好。中抗大、小斑病和锈病。2003年鲜果穗平均每亩产956.9公斤,比对照种苏玉糯1号减产4.45%。...阅读详情
  • 夏玉米新品种――苏玉24
    2022-11-11
    苏玉24该品种全生育期97天左右;株高2.1米左右,穗位高86厘米;玉米穗圆柱形,长19.9厘米、粗4.7厘米,每穗12-14行,每行34粒;千粒重317克,籽粒黄色、半硬粒;抗倒性强,抗大斑病和小斑病,感纹枯病和粗缩病。2005-2006年参加省夏玉米区试,两年平均亩产379.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6公斤。适宜在我省作夏玉米种植。栽培技术要点:⑴适期播种。夏播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每亩用种量为3公斤。⑵合理密植。纯作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左右。⑶科学施...阅读详情
  • 粤培育甜玉米单产高于全国三成
    2022-11-11
     记者日前从在省农科院作物所召开的一个作物学术研讨会上独家了解到,甜玉米引进到我国仅仅20年之久,广东已经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甜玉米种植区域之一。其面积达150万亩,占全世界总面积的9%,占全国总面积的1/3,而且由于我省的有关科研攻关也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引进了70个新品种,单位产量高于全国平均产量的三成。在昨天的研讨会上,中科院院士傅廷栋被聘为作物所顾问。据悉,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等科研单位都参与了甜玉米新品种的研制,抗病性能好的良种层出不穷。仅设在省农科院的广东省农作物遗传改良...阅读详情
  • 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郑单18
    2022-11-11
    郑单18系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近选育的高产高淀粉玉米新品种,组合为郑29×昌7-2。于2001年6月通过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1008)。一、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5天左右。株型紧凑,幼苗长势较强。株高250厘米,穗位高100厘米,叶片上冲,透光性好。果穗筒型,长18-20厘米、粗5.0厘米,多为16行,行粒数38粒,千粒重316克,籽粒黄色,半马齿形,品质优。籽粒含粗蛋白9.22%,赖氨酸0.32%、粗脂肪4.00%,粗淀粉75.01%,(超过国家一级高淀粉玉米74.0%标准),属高淀粉玉米品种。...阅读详情
  • 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2022-11-11
    大垄是由两条60厘米宽的垄合并成120厘米宽的垄。由于垄面宽大,裸露外边少,水土流失小,蓄水保肥强,从而增强了抗旱耐涝性能。同时植株的营养面积增大,根系损伤小,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种植玉米采用大垄双行技术能增产是因为大垄双行栽培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玉米是高光效的高产作物。粮食产量的提高,取决于强光合、弱呼吸。光的强弱不但影响玉米的光合强度,也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由于大行距较宽,田间风速可加快,空气直接流通使空气及时交换。在气体交换过程中,不断补充了田间二氧化碳的供应浓度,同时也调节了田间小气候。使之...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