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
-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玉米叶斑病、苗枯病、粗缩病、锈病、褐斑病、纹枯病等发病面积较大,危害加重,对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一、玉米病害加重的原因⑴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特别是单一的连片连年种植,有利于病虫源积累。⑵气候条件适宜。全球气温变暖,冬季气温偏高,给传毒昆虫创造了良好的适生环境。⑶品种抗病性差,有利于病原菌浸染。如掖单4、掖单12和掖单13等品种易感粗缩病、叶斑病。⑷)连作使病源菌在土壤中积累,特别是玉米秸秆不经过处理直接还田,使土壤带菌量增大。⑸蔬菜反季节生产,特别是保护地蔬菜生...阅读详情
-
1、提早晾晒、抓紧降水。种子晾晒最佳时间为3月初至4月底。如种子库存量过大,可根据天气温度适时提前进行晾晒。晾晒时间水分没有达到入库标准每天可翻三四次,气温较高的天气可以多翻几次方可加快降水入库。入库种子温度不得超过10℃,以保证安全过夏。 2、种子保管。对入库的种子每个垛要插入3~5个温度计,分上、中、下、左、右等点,并且在垛内放1~2个干湿计,检测时间一般在4月份开始,10月末止。7~9月份每天检测一次,其他月份每7天检测一次,测水、测芽每半个月一次,为保证种子不受虫害,对库存种子一年进行两次磷化铝...阅读详情
-
美国瑞利生公司斥资33万美元购买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高油玉米研究技术,这是继我国向美国出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专利技术之后,又一次向美国转让农业技术。据悉,我国在高油玉米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超过美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引起了世界主要种子公司的关注,有的已开始投资进行合作研究。专家认为,中国农大已成为当今世界高油玉米种质的主要发展中心。何为高油玉米?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油玉米研究小组组长宋同明先生。宋教授介绍说,所谓高油玉米是指含油量超过5%的玉米。根据市场需要和终端产品...阅读详情
-
1.去雄。去雄就是雄穗刚抽出尚未散粉,用人工按一定比例去掉一部分植株的雄穗。去雄减少植株养分消耗,节省养分,更主要的是兼治玉米暝。去雄方法是玉米进入抽雄开始,每天早上把刚抽出的雄穗拔掉,可用隔行去雄或隔株去雄,地边几行不去,以免影响授粉。2.辅助授粉。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天然杂交率很高,玉米果穗部位不同,花丝抽出时间也不同,迟抽出的花丝在抽穗开花末期花粉量少,不易授粉,特别在高温条件下,雌雄抽出时间间隔延长,影响授粉,叶片宽大遮盖也不利于授粉。因此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具体方法是:当玉米进入开花吐丝期时,在...阅读详情
-
品种来源:川玉1号系川丰种业独家研制、开发的玉米新品种。2001年通过省级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春播全生育期120天,幼苗长势强,穗长18.6厘米,出籽率85%,籽粒淀粉含量76.5%,粗脂肪4.58%,粗蛋白9.6%,赖氨酸0.33%,接种鉴定为中抗纹枯病,抗大、小斑病。产量水平:200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4.2公斤,比对照成单14增产11.67%,同年在三台、中江、渠县示范种植1135亩,平均亩产465.4公斤,比对照增产10%以上。栽培要点:播期弹性大,春夏播皆宜,一般亩植3000―3500株,...阅读详情
-
1、保墒整地。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2、选择品种。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3、吉单517、江单1,二洼地、河套地以吉单27为主。第二积温区,活动积温2500-2600℃以上。主推品种吉单27、四单19、嫩单12、丰禾3、吉单522。...阅读详情
-
1.玉米丝黑穗病:病菌孢子在土壤,病苗残体和牲口粪便中潜伏越冬。主要从玉米的幼芽鞘侵入而产生病症。(1)农业防治方法为实行轮作,隔绝菌源,选用抗病品种。如:川单29、路单8号等。合理密植,改善发病的田间小环境。(2)化学防治:选用包衣种子和在雌穗形成期以前(大喇叭口期或11叶),喷施15%三唑酮、甲基托布津,每亩用量100克,或25%百理通,每亩60-80克可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2.玉米锈病:用15%三唑酮、2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每亩100克兑水喷施。3.玉米纹枯病: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分别与五...阅读详情
-
郑单958于2000年分别通过河南、山东及河北省及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该品种植株清秀、株型紧凑,叶片较窄而上冲,株高240厘米,穗粒高105厘米,穗筒型,长20厘米,穗行数14~16行,行粒数40;白轴,籽粒黄色,粒深,结实性好,出籽率88%~90%,千粒重300~330克。栽培要点 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及丘陵坡地可春播。一般定植在3500~4000株/亩左右。田间管理:足墒早播(夏播区一般在6月10日左右),苗期施用磷钾提苗肥,大喇叭口期应重施粒肥、注意防治玉米螟。该品种抗倒抗病...阅读详情
-
1.发病特点耕作管理不同的地块,病害发生程度不同。作物种类多、耕作管理粗放的地块发生重,特别是棉麦套作、棉瓜套作、粮果间作等栽培模式的地块,为灰飞虱繁衍和传毒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致使玉米、小麦、瓜类病毒病的发生加重。玉米病株率一般在20%~40%,严重的在70%以上,甚至绝产。而土地肥沃、精耕细作、田间杂草少的玉米田,粗缩病发生很轻,病株率一般在5%左右。玉米播期不同的地块,病害发生程度不同。麦田套种玉米的发病重;前茬作物为西瓜,下茬早播种的地块发生重而晚播种的发病轻。同地块同品种发病率差异,主要是由于...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