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
-
据个旧市植检植保站5月14日对个旧市卡房镇大黑山村玉米铁甲虫进行田间调查,被害株率80%,严重地块,单株成虫量平均为5.56头,一般0.2-1头(去年同期单株成虫量平均为0.8头),发生面积2000亩。从调查结果看,今年玉米铁甲虫与去年迁入时间相近,发生程度较去年同期偏重,预计今年中等偏重发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成虫迁入高峰期。防治技术1.防治方法:以药剂防治成虫、幼虫为主,人工捕杀成虫和割叶扫残为辅。重点抓好成虫迁入高峰期至卵孵化盛期施药防治,药剂选用20%辛氯乳油(杀虫快)60ml/亩,或24.5...阅读详情
-
了解玉米的人一般都认为,籽粒脱落后的玉米芯通常没有什么用处,不是当成垃圾处理,就是当作柴火烧掉,利用价值微乎其微。然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学专家李里特却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从玉米芯中取出高附加值的“宝贝”绝不是一句空话。不信?那就请看看李里特如何将普通“玉米芯”变成高价值“低聚木糖”的。这一创造性成果不仅打破了日本对该项技术的全球垄断,一举结束了我国低聚木糖生产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为玉米深加工、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一条崭新途径。今年的2月27日,李里特主持的“玉米芯酶法制备低聚木糖”项...阅读详情
-
播种至6叶期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及食叶性害虫菜青虫、小菜蛾等为害。地下害虫咬断幼苗造成缺苗,对产量影响很大,应注意预防。7叶期至抽雄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其幼虫一旦钻入茎秆和雌穗为害,对产量造成较大损失。当发现个别植株心叶出现多个直径约1毫米的虫眼时,应马上进行全田防治。这段时间也是预防纹枯病和大、小叶斑病的最佳时期。散粉至采收期,主要有斜纹夜蛾、粘虫和蚜虫等害虫为害。斜纹夜蛾、粘虫幼虫在吐丝后开始为害果穗顶端,即花丝吐出处,严重影响商品外观。雨天频繁时,斜纹夜蛾为害加重,应在散粉完毕后马上防治;对蚜...阅读详情
-
据调查,当前甜玉米发生的病虫主要有:玉米螟、玉米红蜘蛛、纹枯病和大、小斑病等。一、病虫发生情况。玉米螟:中等发生。据各监测点调查,平均株为害率为13%,高的23%。平均亩存虫量1960头,高的5647头。当前田间虫态以蛹为主。玉米红蜘蛛:局部地区中等偏重发生。据调查,成熟期平均叶为害率29%,百叶螨量800头,高的2300头。纹枯病:中等发生。平均株发病率13%~18%,高的25%。大、小斑病:中等发生。成熟期平均株发病率10%~17%,高的22%。拔节期平均株发病率2%。二、发生趋势分析。玉米植期差异大...阅读详情
-
玉米收获机作业前应平稳结合工作部件离合器,油门由小到大,到稳定额定转速时,方可开始收获作业。田间作业时,要定期检查切割粉碎质量和留茬高度,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割台高度。根据抛落到地上的籽粒数量来检查摘穗装置的工作,籽粒的损失量不应超过玉米籽粒总量的0.5%,当损失大时应检查摘穗板之间的工作缝隙是否正确。 应适当中断玉米收获机工作1-2分钟,让工作部件空运转,以便从工作部件中排除所有玉米穗、籽粒等余留物。当工作部件堵塞时,应及时停机清除堵塞物,否则将会导致玉米收获机磨擦加大,零部件损坏。 当玉米收获机转弯或者沿...阅读详情
-
播种至6叶期有地老虎、蝼蛄等地下害虫及食叶性害虫菜青虫、小菜蛾等为害。地下害虫咬断幼苗造成缺苗,对产量影响很大,应注意预防。7叶期至抽雄期,主要害虫是玉米螟,其幼虫一旦钻入茎秆和雌穗为害,对产量造成较大损失。当发现个别植株心叶出现多个直径约1毫米的虫眼时,应马上进行全田防治。这段时间也是预防纹枯病和大、小叶斑病的最佳时期。散粉至采收期,主要有斜纹夜蛾、粘虫和蚜虫等害虫为害。斜纹夜蛾、粘虫幼虫在吐丝后开始为害果穗顶端,即花丝吐出处,严重影响商品外观。雨天频繁时,斜纹夜蛾为害加重,应在散粉完毕后马上防治;对蚜...阅读详情
-
近期,据各地反映及省植保站调查鉴定,我省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等地玉米顶腐病发生较为严重。顶腐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发生范围呈逐年扩大趋势。其田间主要症状为: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矮化,顶部叶片或有短小、皱褶扭曲等现象,叶片沿叶脉常出现条状的黄化条纹,茎基部节间短,常有似虫蛀孔道状开裂,纵切面可见维管束变褐。玉米顶腐病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是一种土传病害,今年低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加剧了该病害的发生程度。据各地调查反映,不同玉米品种对顶腐病的感病程度有较大差异。据调查,目前已有肇东、依安等县(市、...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