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玉米苗期蚜虫群集于叶片背部和心叶为害,轻者造成玉米生长不良,受害较重时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苗。此外蚜虫为害叶片时分泌蜜露,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影响植株光合作用,造成玉米产量降低。防治方法:1. 及时清除玉米田间地头杂草,消灭蚜虫孳生基地,减少虫量。2.玉米蚜天敌较多,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等,在田间适量投放保护其天敌可有效抑制玉米蚜虫为害。3.根据蚜虫为害规律,在其盛发前使用针对性药剂喷雾防控,可配合新高脂膜混合使用,以屏蔽害虫嗅觉,抑制病菌复制,降低其抗药性和用药量,提升灭杀效果...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高油、高蛋白玉米应适当连片集中种植;防止与普通玉米串花后降低品质。一、 及早整地,施足底肥。因高油、高蛋白玉米株型高大,较普通玉米需肥量多。应结合整地施入二铵12.5公斤或磷肥50公斤,尿素和钾肥各5公斤。二、抢时播种,合理密植。前茬收获后若遇透雨可深耕灭茬、及时耙耱,降雨偏少时则立茬渗灌或抢墒硬茬播种,争取一播全苗。6月上旬为*播种期,*迟不得超过6月20日,亩播量为2.5---3公斤。高油、高蛋白玉米半紧凑型,亩留密度在大水灌区为3500—4000株,...阅读详情
-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一、玉米大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和包叶。病原为真菌性病害。二、发生规律:椭圆形或近长方形,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分生孢子在23—25℃时*易产生,在适温的条件下,如再有充足的水分(降雨)则病势迅速发展,很容易导致大流行。7-8月温度适宜小斑病的发生流行,玉米也正处在拔节出穗阶段,如果降雨天数多,田间相对湿度高,则往往引起玉米小斑病的严重发生。玉米连茬种植、施肥不足,特别是抽雄后脱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播种过迟均利于...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