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河蟹养殖导致水域富营养化趋势的缓解措施
    2024-06-19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湖泊、江河、沟渠、塘坝等自然水域有富营养化趋势,总的来说,造成这一趋势的主因有两个,一是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备没能及时跟上,二是工业化水平提高,同时企业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的总量也在不断扩大;辅因也有两个,一是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民生产方式的改变,二是河蟹大面积、高密度养殖。本文仅针对一些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因河蟹养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趋势的缓解措施作一些探讨。河蟹养殖导致水域富营养化的原理是:随着近年来幼蟹生产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市场呈现略饱和状态,幼...阅读详情
  • 泥鳅的庭院养殖
    2024-06-19
    泥鳅常栖息于河沼、稻田、沟渠等淡水水域,最适生长水温为25℃左右,当水温降至5℃或升至35℃时潜入底泥中停止活动。泥鳅食性杂,因视觉不发达,靠灵敏的触角和味觉来选择食物,并用马蹄形口吮吸底泥中的有机质。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我国城乡居民喜食的水产品,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水产品之一,因此养殖泥鳅市场潜力很大。一、鳅池建造泥鳅池要建在向阳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鳅池深为80厘米左右。夯实池壁泥土,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并高出地面40厘米,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以防地面水...阅读详情
  • 如何在稻田里养泥鳅
    2024-06-19
    养泥鳅的稻田要求是呈弱酸性土壤,田埂要加宽加固,防止泥鳅钻出。泥鳅能在稻田缺水(落水干田)时,甚至其他鱼类难于生存的情况下就会钻泥中,利用肠管呼吸维持生命。因此“稻田养鱼”选用泥鳅是一个理想的鱼类之一。稻田养泥鳅一般不专门投饲和施肥,放养量不宜过大,一般每0.07公顷放养3万尾左右为宜。为了提高成活率,最好养上一年的苗种。如饲养得好,每平方米可收获250克泥鳅,折合每0.07公顷产150千克以上。...阅读详情
  • 池塘养蟹五项技术
    2024-06-19
    池塘养蟹是目前农民养蟹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池塘养蟹的条件优于其他养蟹方式,因此,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在池塘养蟹过程中,养殖产需要熟练掌握以下五项技术。一、池塘深浅要适宜。养蟹的池塘,深度以1.5~2米为宜,不宜过浅。在投放幼蟹前,要对池塘进行整修,使池底平坦,池底淤泥不超过20厘米。然后,注入新水,水深约1~1.5米。幼蟹放养后,要勤换水,并保持水位稳定,不能忽高忽低,以防止蟹重新打洞。二、防蟹逃跑。在池塘四周,用塑料板、橡月交板、水泥板等围住,或用砖砌墙,用水泥抹面,围板(或围墙)高度在50匣米以上,朝...阅读详情
  • 软壳龙虾的生产方式
    2024-06-19
    我国具有丰富的龙虾资源,但是在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方面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美国是世界上生产和消费龙虾最多的国家,它在软壳龙虾的生产方面已形成非常成熟的技术,包括工厂化的软壳龙虾生产设施和设备的设计与建设,运用生物技术的方法来控制龙虾的蜕壳速度,利用龙虾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加工的技术手段来阻止和延缓生产出来软壳龙虾的硬化,从而可以组织批量的软壳龙虾活鲜上市,美国仅路易斯安那一个州,每年软壳龙虾的生产量在45吨以上。1.利用龙虾生长过程中蜕壳的自然规律。生产软壳龙虾蜕壳是所有甲壳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一个自然现象,自...阅读详情
  • 小龙虾规模养殖技术难点
    2024-06-19
    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是淡水经济虾类,因其适应性广,自然种群发展很快,已形成全国性的分布。过去市场上销售的克氏螯虾绝大部分来自于天然捕捞,由于水域环境条件变化,使天然水域中克氏螯虾很难生存,尤其是受利益驱动,人们超强度滥捕,造成了亲本、幼体一网打尽,使天然资源没有了再生能力,自然资源日趋减少,甚至枯竭。克氏螯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欢迎,国内消费市场很大。国际上,欧洲对克氏螯虾的消费达到狂热的程度,在美国,不仅是重要的食用虾类,而且也是垂钓的重要饵料,因而,国际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虾上市期的6月~9月...阅读详情
  • 虾苗如何捕捞
    2024-06-19
    青虾苗种体长达1.5cm―2.0cm时,育苗池内苗种的放养密度已相当大,为提高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应及时进行分塘,虾苗的捕捞工具可用鱼苗网轻轻拉出,也可根据青虾苗种具有集群趋光的特性,进行灯光诱捕,采用30目―40目筛绢制作成的三角形手抄网,反复在池边抄捕。...阅读详情
  • 冬春大水面时放养河蟹技术
    2024-06-19
    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具有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等优势,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放养准备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螺蚬较多的水域,水草不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种植或收集部分水草予以弥补,这样河蟹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生长。同时采用网片和木桩将养殖水域双层圈围起来,高度以高出常年平均水位1米以上为宜。幼蟹放养前,还应清除水域中的野杂鱼,以减少天敌。二、苗种选择养殖效益好坏,苗种至关重要。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幼蟹。从多年养殖结果看...阅读详情
  • 养虾池排放水及养殖污物的处理
    2024-06-19
    经过养殖的富营养化废水以及养殖池清出的淤泥,如不加处理即排人海区,必然会造成海区局部污染。必须做到:1.不得将养殖对虾的(咸)盐水排人淡水水域。2.虾池排水应经过沉淀砂滤池再流进天然海域。沉淀或砂滤处理池面积不得少于总养虾实用面积10%。3.病虾池的水应先用漂白粉30-50ppm消毒后再排出。4.养殖池的淤泥等污物放人集污池,不得排放到河道及海滩下。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则可用虾池排出水养殖贝类、鱼类、大型藻类等其它生物。...阅读详情
  • 稗草淹青养殖泥鳅
    2024-06-19
    利用稗草淹青养殖泥鳅,即在池底种植稗草(农村里大多塘口都有野生稗草等杂草),这样既能使稗草淹青养鳅,又能改善池底底质,是一种花工少、成本低的生态养鳅新模式。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1.稗草淹青。每667平方米池塘施猪、牛粪100千克或堆肥150千克作基肥。基肥施后在泥鳅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25千克消毒杀菌。深水区稗草灌水淹青3天后,因稗草大量腐烂,水色变为黑褐色。待淹青10天后,以深水区池水转为茶褐色为好。此时水质相对趋于稳定,并有大量浮游生物繁殖,即可投放泥鳅种。浅水区稗草,以供泥鳅...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