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淡水龙虾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营养丰富,滋补保健,体大肥美,一般个体重100~200克,最大个体可达500克左右,生长快,产量高,当年放养当年既可收获,每亩鲜虾产量达500公斤左右;适应性强,能忍耐恶劣的气候环境,在水温3~35℃之间均能生存,食性杂,既吃动物性饵料,也吃人工配合饵料和腐殖质,且粗生易养,人工饲养淡水龙虾是广大农民朋友又一致富好途径。1.池塘建设淡水龙虾喜栖息于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水域环境。因此,建设池塘应选择通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污染源、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每口池塘以2~8亩、水深1~1....阅读详情
-
泥鳅耐低溶解氧的能力较强,便于带水长途运输活鱼,然而在高温季节若不采取一定的措施,运输的危险性也较大。下面介绍一种高温季节长途运输泥鳅的方法:1.消毒暂养刚刚捕捞的泥鳅经过洗浴消毒处理,可用3%~5%的食盐水或10ppm的二氧化氯溶液浸泡10分钟~20分钟,然后放入水泥池暂养2天~3天,待运。2.清洗除杂起运前,仔细挑选准备运输的泥鳅,去除死鳅及各种杂质,并用清新的井水彻底冲洗泥鳅体表污物及黏液。3.过筛分级装箱前,用专用泥鳅筛过筛分级,同一鱼箱要求装运同一规格的泥鳅。4.控制装箱密度根据气温高低,控制泥...阅读详情
-
人工繁殖泥鳅苗,首先要选择二龄以上、达到性成熟、体壮无伤的泥鳅,按1∶2的雌雄比例。当水温达到20℃以上时,可注射鲤鱼垂体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鳅最好选择体重25克以上的,不要选用腹部有白色斑点的,因为这种雌鳅已产过卵。经注射后的泥鳅,放入备有鱼巢(一般用柔软的水草或棕榈皮做成)的大容器内,水温20℃左右,一般经20小时泥鳅就会发情产卵。产卵后应及时取出泥鳅,以防泥鳅饥饿时吞食鱼卵。受精卵的孵化时间因水温而异。适宜水温为20~28℃。水温在25℃时,经40小时即能孵出泥鳅苗。...阅读详情
-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如果管理不善,泥鳅仍然会发生各种疾病。今年5~6月,本中心就陆续诊治了几例泥鳅体表溃疡症。其症状基本相似,主要特征表现为下颔发红,体表溃疡。该病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其中一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病原学初步研究及治疗方法作如下报告,希望能够为生产上防治体表溃疡症提供一定帮助。一、...阅读详情
-
一、细菌病1.病原广泛存在于海水中的致病细菌。N1~N5阶段均可发生此类病害,以N2~N3较为严重,病苗活力下降,多沉于水底,不摄食,胃部没食物,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背刺断裂,快死的幼体体腔内还可以看到细菌。2.防治措施①预防:在布幼时加入1.5~2克/立方米复方新诺明有预防效果。②治疗:2克/立方米复方新诺明每天一次,连续3天,有治疗效果。二、丝状细菌病1.病原最常见的为毛霉亮发菌(Leucothrixmu.cot),也叫做发状白丝菌。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阶段均可发生,菌丝主要附着幼体体表,包括幼体附肢、背...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