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螃蟹爱吃什么
    2024-06-15
    螃蟹在...阅读详情
  • 龟白眼病的防治技术
    2024-06-15
    ①病因:眼部受伤或因水质不好,刺激眼部而使病龟用前肢擦眼部,感染细菌所致。②症状:病龟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病龟行动迟缓,不再摄食,严重时眼睛失明,最后因龟废食消瘦而死。此病多发于秋季、冬季和冬眠初醒后,绿毛龟发病率较高。③防治:加强管理,越冬前和越冬后,开始摄食时,经常喂给动物内脏,加强营养,增强抗病能力。药物治疗时可用链霉素腹腔注射,每公斤龟体重腹腔注射20万单位,如果病龟是在越冬期间,已停止进食,每只龟应加用5%的葡萄糖溶液与链霉素一起注射。...阅读详情
  • 麦田旱情地表出现龟裂如何施肥
    2024-06-16
    问:最近到山东、河南等地探查,发现浇过冻水的麦田,出现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一类旱情较轻,另一类麦田虽然浇过冻水,但旱情仍很严重,一进麦地就可以看到顺垄方向有许多大裂缝,叫做龟裂现象,为什么麦田地表会出现龟裂?应该怎么办?专家:浇过冻水的麦田有的出现了龟裂,主要原因是灌冻水后没有及时采用划锄措施,水刚渗入土后地表板结,大风吹刮造成大量顺垄方向的纵向裂缝出现,这些裂缝的深度在不同地块有深有浅,取决于土壤质地和浇水量,质地越粘越深,水量大裂缝也深。这种麦田龟裂现象产生的后果,会将刚刚浇灌入土的水和原本贮存于...阅读详情
  • 早稻田轮养青虾技术
    2024-06-15
    安徽省芜湖县陶幸镇濒临长江水系,水源充沛,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池塘单季或双季青虾养殖和双季两茬水稻在当地农业生产中都很具传统和特色,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芜湖县陶幸镇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即早稻田轮养青虾,生产效果显著,在当地青壮劳力不足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稻虾轮作种养模式是利用4月上旬至7月中旬生产一季早稻,8月初至春节前后养殖一季青虾,亩均增产商品青虾53kg,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早稻的生产1.早稻的直播早稻种宜选择耐肥、矮杆抗倒伏和分蘖力强的优良品种(如早籼15、...阅读详情
  •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
    2024-06-16
    病原: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敏感宿主:斑节对虾,墨吉对虾等。症状:幼体易挂脏,养殖虾体色暗,自净行为减少,不活泼;食欲减退,生长速度减慢,虾体瘦弱,肚脏萎缩变白。诊断方法*)现场症状;(2)孔雀绿或伊红染色虾粪便中的包涵体;(1)H-E染色;(4)核酸探针,PCR技术;(5)电镜等。...阅读详情
  • 微生态制剂在鳖病防治中的应用
    2024-06-15
    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生态防病是环境调控、生物调控和结构调控的有机结合,其可使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动态平衡,是目前鳖病防治的主流。主要原理是改变微生态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种群,能有效地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衍,防止白斑病、水霉病等真菌性鳖病的发生,彻底改善环境,及时分解有害污染物质,除臭与净化水质效果特别显著,因而换水量和次数减少,鳖相互撕咬现象极少发生,养鳖成活率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运用此法能生产无污染、无抗菌素等药物残留的绿色食用鳖。目前采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活性酵素、玉垒菌、EM复合生态制...阅读详情
  • 虾脊兰病毒病(BYMV)的防治
    2024-06-16
    症状:感病株的花,生有明显的坏死斑点及坏死轮纹,失去观赏价值。病株衰弱、枯死。病原:菜豆黄斑花叶病毒(Beanyellowmosaicvirus,BYMV),病毒粒子线形,750×13nm。豆科、藜科、茄科植物为传染源。其坏死系统(BYMV-N)现在称为苜蓿叶脉黄花病毒(CYVV)。传染途径:花圃场周围的豆科植物,及苜蓿、唐菖蒲等为传染源,由蚜虫进行非持久性传播。诊断方法:往指示物进行汁液接种及血清学方法均可诊断。防治方法:清除花场周边的传染源植物;及时防治蚜虫。...阅读详情
  • 太湖白虾
    2024-06-15
    秀丽白虾又名太湖白虾,肉味鲜美,经济价值高。秀丽白虾的池塘养殖,一般是指对一周龄虾苗及其以后的秀丽白虾进行的育成养殖。根据我们2000年以来的试验与观察,借鉴其他淡水虾养殖方法,结合秀丽白虾的生物学特征,把秀丽白虾的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面积在2亩以上,水深在1.3米以上的为适宜。对池塘底质并没有非常严格要求。经验表明,秀丽白虾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因此,进水不方便的池塘需要有增氧设备。2、清塘和水质培育清塘和水质培育的时间在放苗前的12-15天。池塘需要...阅读详情
  • 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
    2024-06-15
    70年代末,美国科研人员先后完成了南美白对虾种虾的培育、交配、育苗和高密度养殖的科研攻关,在中南美洲已形成产业化发展,1988年7月,南美白对虾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进我国,1992年8月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并于1994年人工育苗和批量生产获得成功。但南美白对虾受种虾成熟及育苗技术的影响,我国至今未能大规模生产种苗,现综述国内外有关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如下,仅供参考。(一)育苗设施南美白对虾育苗设施与我国对虾育苗室基本相似。其育苗池一般为玻璃纤维制成的长方形水槽或水泥池,容积为10~15米3...阅读详情
  • SPF凡纳对虾
    2024-06-15
    品种登记号:GS03001-2002亲本来源:2001年从夏威夷引进的SPF凡纳亲虾引进单位: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品种简要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在墨西哥至秘鲁之间的太平洋沿岸海域,发现了一种称为凡纳对虾的天然白对虾适合人工养殖。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于1978开始白对虾的选育工作,并于1985年成功地培育出SPF凡纳对虾种群。2001年2-4月,海南省水产研究所经农业部批准,从夏威夷引进SPF凡纳对虾亲虾700对,这些亲虾均由夏威夷州有关部门出具产地和检疫证明,并经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黄海水产研...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