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 泥鳅常见病及防治
    2024-06-27
     随着泥鳅养殖规模的扩大,其病害亦随之多发,下面介绍几种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供参考。气泡病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防治方法:①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②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③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6公斤/亩;④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值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白尾病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阅读详情
  • 泥鳅高密度养殖试验
    2024-06-26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4亩,东西向,底土为黏土质,池底淤泥厚20-30厘米,池深70-80厘米。池塘四周用直径1毫米的尼龙网围上,上面高出水面30厘米,用铁丝拉紧,网底自底土向下埋20厘米深。2、清塘肥水:泥鳅放养前10-15天,每亩池塘用75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清塘7天后注入新水。进水后每亩施鸡粪75公斤作基肥,培养浮游生物,供泥鳅下塘后摄食。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水色黄绿色。3、苗种放养:6月中旬以后1个月内放足放齐苗种,每亩放1500公斤。苗种从市场上收购,规格大小不一,约160尾/公斤。4...阅读详情
  • 沼渣沼液养泥鳅技术
    2024-06-26
     一、选址建池。选择水源有保障、排灌方便的房前屋后,背风向阳,靠近沼气池出料口的地方建池。池的大小可因地制宜,一般面积在10-20平方米为宜,池深1.2米,池壁用石灰或砖砌刀,并用水泥抹面。并建专门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以防其逃跑。上方应建好蔽阳棚,架设好诱虫灯。二、清池消毒及放养鳅苗。每立方米池水用0.22公斤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检验池水的pH值降到7以下,或观察有水蚤活动,或把几十条鳅放入池水中安装好的捆箱内试养,若鳅在箱内一天且生活正常,即可放养鳅苗。人工繁殖或者野生的...阅读详情
  • 无公害泥鳅繁育技术
    2024-06-26
    DB33/561-2005《无公害泥鳅》按部分发布,分为三个部分:第1部分:苗种繁育技术规范;第2部分:养殖技术规范;第3部分:质量安全要求。本部分为DB33/561-2005的第1部分。本部分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新昌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周志明、张玉明、胡廷尖、黄小红。引言泥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达21%,药用功效显著,因此泥鳅作为一种滋补食品,越来越为人们喜爱。由于捕捞过量及栖息场所的日益恶化,泥鳅资源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大为...阅读详情
  • 活泥鳅运输法 
    2024-06-26
    1)短途运输:数小时的短途运输,可用尼龙纺织袋等较严实的袋子装运,但要湿透水,泥鳅叠放厚度不腚超过30厘米。2)长途运输:如用桶加盖装运,须注入高出鱼体的水,再放入少量姜片和打散的鸡蛋,并适时换水,可保证多天运输。如将其置于5度的环境中,则更利于远途运输。...阅读详情
  • 泥鳅寄生虫病的防治
    2024-06-26
     泥鳅苗种培育阶段常见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而引起死亡。泥鳅患寄生虫病时,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漂浮水面。防治方法(l)车轮虫、舌杯虫可用0.7ppm硫酸溶液全池泼洒治疗。(2)三化虫可用0.5ppm晶体敌百虫溶于水中进行全池泼洒。...阅读详情
  • 泥鳅的病害及其防治-水霉病
    2024-06-26
    水霉病是由几种水生霉菌寄生在鳅体身上的结果,因为它长在泥鳅的皮肤上,所以又叫肤霉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隆冬、早春最为流行,常常造成鳅卵或成鳅大死亡。患水霉病的泥鳅最初表现急躁不安,随着病菌情加重,逐渐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数日后死亡。本病在鱼卵孵化时也感染鱼卵,使鱼卵呈绒球状,不能孵化。这种病菌是通过伤口侵入后引泥鳅发病。因此,在拉网和运鱼时要慎重操作,不要把鱼体弄伤。防治:鳅苗、鳅种及鳅卵均可用6毫克/千克-7毫克/千克浓度的孔雀石绿浸洗5分-10分,或用4%的食盐溶液加4%的小苏打溶液浸洗10分...阅读详情
  • 如何人工养殖泥鳅
    2024-06-26
    A、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积放300克左右。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泥尘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的天气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追逐激烈,高峰时雄鳅以身缠绕雌鳅前腹部位,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将粘有卵粒的鱼巢及时取...阅读详情
  • 泥鳅的生活习性特点
    2024-06-26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多栖息于静水或水流缓慢的池塘、沟渠、湖泊、稻田等浅水域,通常生活在水的底层,有时喜钻入泥中,喜中性和偏酸性的泥土。泥鳅不仅能利用鳃呼吸,还能够利用皮肤和肠呼吸。用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它能钻出水面吞吸空气,经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后,废气则由肛门排出。它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胜于其它的养殖鱼类。因此,它是一种增产潜力很大的养殖鱼种。据密封装置实验,在水中溶液氧低达0.46毫克/升-0.48毫...阅读详情
  • 泥鳅的繁殖
    2024-06-26
    泥鳅雌雄异体,体外受精。1冬龄的泥鳅一般已性成熟。在生殖季节,轻压成熟雄鳅的腹部可见白色精液流出,雌鳅腹部圆大,怀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多的达6.5万粒.卵直径0.8毫米-1.0毫米,吸水后膨胀到1.3毫米,卵无色透明半粘性。开春后,当水温达到18℃-20℃时,性成熟的泥鳅便开始自然繁殖。江南地区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开始产卵。泥鳅多次产卵,每次历时4天-7天,产卵期可一直维持到8月份。产卵最盛期是5月中下旬到6月下旬。泥鳅常选择水田、池沼、沟渠、有清水流入的浅滩作为产卵场。5月-6月水温升高时,常在雨后或夜...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