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
我镇农民在塑料大硼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建池条件。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阅读详情
-
泥鳅是一种分布很广的温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具有适温范围广、耐低氧和杂食性等待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有相当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国际市场称泥鳅鱼为水中人参。一、技术要点1.养鱼稻田的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排灌方便,田埂坚实不漏水,面积2―10亩,以保持一定水位的较低洼稻田为好,粘性土质。2.修筑田间工程及防逃设施:加高加宽田埂,田埂高50cm,底宽50cm,顶宽40cm,在田埂上用塑料薄膜或纱网做防逃设施,膜或网高出埂面20cm,埋入地下10cm。稻田翻耕后,在距离田埂内侧50cm处挖深30cm、宽...阅读详情
-
四川省水产局技术推广站专家漆乾余介绍,稻田养殖优点甚多:第一是在不破坏稻田原生态系统及不增加使用水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效果,直接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是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部分功能,节省农药,减少了粮食污染。泥鳅喜栖息于底层腐裂土质的淤泥表层,除用鳃呼吸外,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夜间觅食,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嫩叶以及硅藻、蓝藻、绿藻、黄藻和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阅读详情
-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产泥鳅15―20公斤。一、木箱制作。规格1米×1.5米,空间容量为1.5立方米。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有2毫米的金属网。箱底填入粪肥,汲土(或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木箱可放在向阳流水处,使水可从一只孔流进,从另一只孔排出。几只箱可联在一起,搞联箱生产。二、放养密度。每箱可投放长3厘米以上的鳅种-1.5公斤。三、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木箱流水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饵料...阅读详情
-
鳅苗破膜后暂养在网箱内,每10万尾投喂熟蛋黄1个,一天2―3次,待其能充分自由活动后下池培育。其培育技术要点如下:一、苗池整理选择面积小的水泥池或土壤,并在水泥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肥泥,用清水浸泡冲洗数次后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12克或漂白粉1克消毒,并每立方米施基肥1.5公斤,注入新水后,待池水变绿,药性消失后将鳅苗放入池内。二、放养密度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400―500尾;半流水深度保持在30―50厘米。每个育苗池应放入同日孵化的鳅苗,以免大小悬珠,导致大吃小。此外,鳅苗经20―30天培育,当体长达4厘...阅读详情
-
一、赤皮病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二、曲骨病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防治方法: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三、水霉病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