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种植技术
-
青海省民和县于2004年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应用于温室黄瓜生产,平均产量达到6200kg/667平方米,获得成功,为青海东部农业区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克服土壤栽培障碍,实现绿色蔬菜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1.1栽培槽栽培槽是用3层24cm×12cm×5cm标准红砖砌成,槽内径48cm,高15~20cm,槽长依棚而定。为使栽培槽内基质的温度更加适合作物根系生长的需要,采用半地下式栽培槽(在地上挖5~10cm深的槽,边上垒2~3层砖),槽距80cm,...阅读详情
-
大棚设施栽培黄瓜,生长周期长,收获量大,中后期容易发生因土壤缺素引起的生理病害,如果不及时对症防治将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1主要症状1.1缺氮茎蔓细弱,叶片小,从下向上逐渐变黄,生长发育缓慢;叶脉间黄化,叶脉突出,随后扩展至全叶叶脉突出黄化,结瓜少、膨大慢。1.2缺磷苗期叶片小、硬化呈浓绿色,结瓜期叶色浓绿,下位叶枯死或提前脱落,易形成“僵瓜”,品质差,成熟晚。1.3缺钾苗期叶缘开始黄化,随后扩展到叶脉间;结瓜期瓜条短、发育不良,下位叶片叶脉间黄化,叶缘枯死,随后向上位叶发展,叶片向外侧卷曲,叶色深绿...阅读详情
-
引起黄瓜早衰而提前拉秧的病害主要是蔓枯病,该病主要在成株期发病,危害黄瓜叶片、茎,有时也危害瓜条。一、发病症状1.叶片被害:多从叶缘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或从叶缘向内呈“v”字形病斑或半圆形大病斑(显著症状),直径可达20~30毫米,浅褐色至黄褐色,晚期易破裂,病叶自下而上枯黄、不脱落,轮纹不明显,上生许多小黑点。2.茎部被害:多在基部或节间,初呈油渍状斑,梭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灰白色至暗褐色,分泌出琥珀色流胶质物,干燥后红褐色,病部纵裂,表面生有大量小黑点,严重时引起蔓枯,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维...阅读详情
-
随着大棚黄瓜面积的逐年增大,病害成为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障碍,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等。现将主要病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黄瓜霜霉病1.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症状表现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大量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成连片,致使叶缘卷缩干枯。霜霉病的发生发展,在适温范围内,湿度起决定性的作用,孢子囊在叶面上有水滴或水的状况...阅读详情
-
秋延后栽培是大棚黄瓜生产的一项重要模式,在旬阳县一般8月中旬播种育苗,因前期温度较高,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现结合旬阳县实际,将大棚黄瓜在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作以简单介绍。1苗期病害1.1猝倒病又名绵腐病,幼苗出土后不久基部呈水浸状,随之变褐缢缩,病苗猝然倒伏。苗床潮湿时,可见白色絮状物。常以病苗为中心向四周迅速发展,造成成片苗子倒伏死亡。1.2立枯病又叫死苗,稍大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斑,逐渐凹陷,扩展一周造成病部收缩、干枯。病苗初呈萎蔫状,随之逐渐站立枯死。湿度较大时,病部有蛛丝状褐色霉状物。1...阅读详情
-
黄瓜黑星病是目前国内植物检疫对象。此病还危害西葫芦、丝瓜、甜瓜等多种瓜类植物,是应予以重点防治的检疫性病害。一、症状特点全生育期均可发病。可危害叶、茎、瓜果,尤以嫩叶幼瓜生长点受害最重。幼苗染病时,真叶较子叶敏感,子叶上产生黄白色近圆形斑,发展后引致全叶干枯。嫩茎染病时初现水渍状暗绿色菱形斑,后变暗色,凹陷龟裂,湿度大时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卷须染病则变褐腐烂。生长点染病时经2~3天烂掉形成秃桩。叶片染病时初为褐绿色(污绿色)近圆形斑点,斑点小呈星状,并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黄白色大斑...阅读详情
-
周至县终南、富仁两个乡镇推广芹菜――黄瓜――架豆一年三种三熟高效栽培模式近万亩,促进了菜农致富增收。1经济效益芹菜亩产4000~5500公斤,产值1600~2200元;黄瓜亩产5000~6000公斤,产值4500~6500元;架豆亩产700~1000公斤,产值1600~2000元,年收入达7800~10300元。2茬口安排7月底8月初进行芹菜育苗,10月中上旬进行移栽,3月中旬左右出售。2月上旬左右进行黄瓜育苗,3月中旬左右进行定植,6月下旬拔蔓。7月上中旬点播架豆,10月中上旬拔蔓再定植芹菜。3主要栽植...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