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从保加利亚引进,产量稳定,生物学效率90%,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23~26℃菌丝长绒状,白色,有桔黄色素。子实体生长温度5~22℃,最适14~18℃。子实体丛生,覆瓦状,幼时灰蓝色,成熟时灰白色。菌肉白色,菌盖多呈贝壳形,菌柄白色侧生。孢子印浅粉色。该菌株的产菇盛期集中在5月下旬~6月中旬,为争取多出菇,阳畦栽培必须在4月上、中旬播种,大棚栽培3月中、下旬播种。...阅读详情
-
以豆秸为培养料,采用袋栽和墙栽相结合的方式栽培平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配制培养料:选用干燥无霉变的豆秸,经太阳曝晒2-3天后粉碎。培养料配方(以重量计):豆秸粉78%,麦秸10%,豆饼5%,玉米粉2%,石膏1%,过磷酸钙3.5%,尿素0.5%。培养料加水130公斤拌匀后堆积发酵,发酵期间翻堆3次。装袋接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散开,料温降至30℃以下时装入长50厘米、宽22-25厘米的塑料袋内,每袋共接3层菌种,两端袋口处用菌种覆盖料面,袋口扎紧。接种量为每100公斤干料接种15公斤菌种。菌袋管理:播种...阅读详情
-
床式栽培平菇常见菇蕾生长不匀,室外阳畦栽培更严重。这些密密麻麻的小菇蕾成长为可食菇不过3~4个,绝大部分三五天后逐渐枯萎,这样一方面消耗了大量营养,另一方面枯萎的菇蕾如不及时处理就会腐烂变质,引起病虫害,造成下茬减产。如对这些菇蕾选行移植栽培,不仅可减轻病虫为害,还可使产量提高20%。现将平菇菇蕾移植方法介绍如下:1.准备工作。移植的菇蕾和接受的菌床要是同一菌株,基本是同时发菌的,最好是一批栽培的一块大菌床。使用的刀具要在火焰上或在75%乙醇中消毒,然后在准备接受的菌床上挖深2厘米、宽2厘米、长3厘米的小...阅读详情
-
菌丝徒长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高时,菌丝体表层会生出大量团状气生菌丝,影响出菇。解决办法是降低湿度,加强透气。锈斑喷水过多、空气湿度超过95%且通风不良时,菌盖、菌柄均可产生褐色斑点,此时应加强通风,降低湿度。枯萎培养基过干,空气湿度太低,菇蕾或子实体停止生长,萎缩变干,甚至枯死、腐烂。应合理补充水分,调整相对湿度,正确掌握通风。子实体畸形形似珊瑚,根粗,柄特长,菌盖小,是由缺氧、通风不良引起的,应加强通风换气。干泡病又称褐斑病,子实体表面有白色绒毛状菌丝,生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防治办法:喷洒2%甲醛溶液...阅读详情
-
一、原基期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生长温度控制在10℃~18℃,光照强度以100勒克斯为宜。二、桑椹期每天向菇棚四周喷3次雾状水,不能直接喷在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光照强度为15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12℃左右。三、珊瑚期温度控制在8℃~14℃,每隔2天向棚内喷1次水。通风时间达到6小时,每天需喷3次雾状水;通风时间超过8小时,每天需喷4次雾状水。光照强度控制在100~150勒克斯。四、伸长期棚温保持在10℃~16℃,光照强度为200勒克斯,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5%~98%。可直接向菇...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