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接种后,正常生长的菌丝密集、浓白,呈扇形向前发展,菌丝分解过的棉壳料变成黄褐色。如果某段菌丝发生断裂不相连的现象,就叫“断菌”。此种情况是因培养料含水量过大、培养期间温度高而引起的。选择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就可以防止“断菌”现象。培养料上已长好的菌丝发生的退化萎缩现象叫“退菌”。培养料太干太松,长出的菌丝细弱无力,培养时温度过高、通风不良,或遇虫害侵染都会造成“退菌”现象,改善上述条件即可防止“退菌”发生。...阅读详情
-
夏季袋料栽培平菇,有时候会在出菇后出现大批幼菇死亡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温度过高。平菇的原基形成后,如持续高温在30℃以上,菌盖就会逐渐枯萎,造成幼菇大批死亡。二是湿度过大或过小。平菇的幼蕾形成后,如果菇棚内相对湿度低于80%,幼菇会因缺水而枯萎死亡。若平菇子实体膨大期间喷水过多,易水肿而变黄溃烂。三是通风不良。菇棚内通风不良时,易形成大如拳头或柄粗盖小的“大脚菇”。所以,夏季栽培平菇应该特别注意温度和湿度,若出菇期间气温过高,可用井水喷洒菇棚降温,并加强通风换气,确保菇棚内空气新鲜。...阅读详情
-
平菇的干制品在复水后再烹调食用时,在形状、风味、口感等方面都难以令消费者满意。而用卵白液浸泡和油炸法加工的平菇干制品,能较好地保持鲜菇的原形和色泽,且口感柔软可直接食用。其加工方法如下:(1)原料准备将鲜平菇分掰折解,选菌盖直径3厘米左右的备用。将干燥卵白粉用温水溶解成浓度为13%水溶液备用。(2)减压浸泡将平菇放入配好的干燥卵白水溶液中,为防平菇浮起,用1个比浸泡容器直径略大的金属丝盖卡在上面,使平菇始终在液面下。将浸泡容器放入减压罐内减压至4.6663千帕。罐内容物剧烈发泡,持续5分钟后便平静下来。发...阅读详情
-
平菇是一种大众化食用菌,消费人群广,生物效率高,经济效益较好,因此种植面积较大,但在春季种植平菇时所用的原材料,一般为去年留下来的,时常带有螨类,随着气温逐渐回升,适合螨类生长发育,繁殖快,其主要取食平菇菌丝和子实体,造成平菇减产,严重者失收。一、粗脚粉螨和腐食酪螨的分布、形态及生物学特征1.粗脚粉螨(1)分布与危害:该螨为世界性广布种。粉螨在食用菌生产中,常发生在被杂菌污染的环境中,由于其活动将杂菌扩大化,使健康的子实体受害发生腐烂,粉螨还可直接取食平菇的菌丝体造成减产,甚至失收。(2)形态特征:雄螨成...阅读详情
-
近期天气炎热,多雨潮湿,极易滋生酸败菌,稍不注意就会给平菇生产造成损失。如何防治平菇培养料的酸腐,主要应抓好六个字:鲜、疏、增、风、暗、降。鲜所采用培养料如稻草、玉米秆、麦秸等应是新鲜且无霉变的,使用前在烈日下暴晒3天。疏采用直径为20厘米以下较小的塑料袋栽培平菇,且发菌时只堆放1层,不要重叠,有利散热。增在调配培养料时,用石灰增加pH值,使pH值达8.5―9,甚至更高一点,以造成不利酸腐菌生长繁殖的环境。风保持平菇栽培场地通风,以供新鲜空气,利于平菇生长。暗平菇菌丝生长期环境要黑暗,可以用黑布和草帘遮挡...阅读详情
-
平菇头茬菇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40%,一般采收第二茬菇后,由于培养料内的水分消耗殆尽,即使能再出菇也稀少,菇体瘦弱,菇肉松干,口感差。为了提高产量,可采取以下方法补充水分和营养液:(1)立袋扎洞灌水法:浸泡法需用盛水的容器,但有的因容器小或其他原因不方便,可采用此法。把菌袋直立在菇房地面上,将塑料袋边缘拉起,以便加水后储水,再往袋口中央扎直径2厘米的洞,洞深达料厚的4/5,每天向袋内灌水,天热灌冷,天寒灌温水。等料袋吸足水分后,再进行码垛出菇。(2)断植栽培法:选土质好,近水源的地方,东西向作畦,畦深40厘...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