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香菇代料栽培的冬季管理
    2022-11-10
    入冬后,气温下降,空气相对湿度低,管理上应以提高畦床温度、控制通风、保暖防寒为中心工作。针对不同菌株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中、高温型菌株在10℃以下几乎无望再出菇,此时每日午后结合短暂通风进行喷水,保持菌棒的湿润即可,使之顺利越冬。中温型或中温偏低型的菌株,在冬季不明显的省份仍有出菇希望,可根据气象预报,避开寒流,利用短暂气温回升间隙进行人工调节提高畦温,让其出菇。具体做法是:拆稀或清除顶棚覆盖物,罩紧膜罩,提高畦温,下午短暂通风换气,同时喷水保湿;每采收一批菇后,拉长养菌时间。下霜时空气相对湿度低,但早上不...阅读详情
  • 大豆遮阳栽培竹荪技术
    2022-11-10
    竹荪原始栽培以竹屑为原料,栽培产量低(20―30公斤/亩),从2000年起,全国首创采用谷壳为原料栽培并搭荫棚,亩产量提高到120―150公斤,效益提高4―5倍。从2001年起用大豆遮阳栽培,亩产量为100―150公斤,省去遮荫棚,可节约木材3―5立方米,亩均降低成本600元。2004年示范1000亩成功后在泰宁县大力推广,每年种植面积2000多亩,其中2005年产值达156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采用大豆遮阳栽培竹荪主要技术措施如下:一、田块选择1.地点要求:排水、浇灌方便的半阴半阳地点。2.土质要求:土...阅读详情
  • 茯苓(tuckahoe)
    2022-11-10
    多孔菌科卧孔菌属茯苓种,学名Poriacocos(Schw.)Wolf,一年生或多年生真菌。古名茯灵、茯兔。别名松薯、松苓、松柏芋等。以菌核入药。中国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主产云南、湖北、安徽、河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自治区)。菌核为其菌丝组成的休眠体,呈球形、扁球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表面粗瘤状皱缩,淡灰棕色或棕褐色。鲜时质软,干后变硬。菌核体内靠皮部分淡棕色,内部白色,粉粒状。子实体平伏地产生在菌核表面,形如蜂窝,厚0.3-1cm。初为白色,后变淡棕色,孢子6-11×3.5μ,长椭圆形或近圆柱...阅读详情
  • 茯苓纯菌种的培养
    2022-11-10
    (1)母种的培养培养基的配制:多采用马铃薯一琼脂培养基,其配方是马铃薯250克,蔗糖50克,琼脂20克,尿素3克,水1000毫升;按常规方法配制,调节PH值到6-7,分装试管内,包扎,灭菌,使其成斜面培养基。纯菌种的分离与接种:选择新鲜、皮薄、肉白、质紧、有香味的成熟茯苓菌核作菌种,先用清水洗净,然后移入接种箱内;月75%的酒精冲洗,再用蒸馏水或冷开水冲洗数次,用滤纸吸干,用小刀切开,挑起中央白色茯苓肉一小块,放到培养基斜面上,然后放入25-30度的恒温箱或培养箱中培养5-7天,待白色菌丝长满斜面时,即为...阅读详情
  • 竹海长裙竹荪
    2022-11-10
    特征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强,商品性好,市场竞争力强。91-93年对比试验产量225克―260克/平方米,比对照南京长裙增产25―65.5%。适栽地区从海拔300米到1000米均可种植。竹林、树林、果园、玉米地均可能种植。栽培要点1、原料经粗细混合为好。2、选择向阳或半向阳,忌阴坡,生土最好,不宜重地。3、菌床,小厢,多料,种前撒石灰消毒。4、盖土,宜肥沃,土粒大小适中,分两次盖土。...阅读详情
  • 病害 茯苓根霉菌
    2022-11-10
    根霉菌学名为Rhizopusstolonifer,又叫黑根霉菌、旬枝根霉、黑色面包霉,属接合菌亚门,毛霉目,根霉属。是茯苓、灵芝、银耳、蘑菇等食用菌在菌种生产和栽培中的常见污染杂菌,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为害严重。症状培养基和培养料受害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只有平贴基物表面匍匐生长菌丝,发生后期,在基物上形成许多圆球形的小颗粒体,发生初期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根霉分解淀粉能力强,待成熟后基质中呈黑色颗粒状霉层。病原属于接合菌亚门真菌,主要是黑根霉,也有米根霉和华根霉。根霉菌丝无色透明,无隔膜,不长气生菌丝,只...阅读详情
  • 春栽香菇增产的窍门
    2022-11-10
    提刘菇床温度,创造长菇条件由于早春菇场仍然寒冷,可利用自然气温结合人工调节。方法是:把薄膜罩紧,增加地温,同时选晴天将棚面的遮阳物摊稀,让阳光透入菇场,增加热源,提高菇床温度,晚上罩紧薄膜防寒。早春日夜温差大,可促进菇蕾发生。拍打菌筒,促进菌丝恢复生长由于早春气候寒冷,菌丝体多呈休眠状态,不出菇或很少出菇。一般可用拍打和震动的方法将菌丝体催醒,迫使菌丝恢复生长。方法是:将发育良好好的菌筒停止供水,让其充分干燥,当含水量下降到原来湿度的50%时,用海绵拖鞋底将菌筒逐一拍打3-5下(注意不要折断)后,放入水槽...阅读详情
  • 竹荪品种介绍
    2022-11-10
    人工栽培的竹荪有短裙竹荪(Dictyophoraduplicata)、长裙竹荪(D.indusiata)。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工作者驯化栽培成功了两个新种,红托竹荪(D.rubrovolvata)和刺托竹荪(D.echino-volvata)。黄裙竹荪有毒,不宜食用。竹荪菇形如美女着裙,但并非无暇,其菇顶部有一块暗绿色而微臭的孢子液,因而又叫臭角菌;因其子实体未开伞时为蛋形,还叫蛇蛋菇;此外还有竹参、竹菌、竹姑娘、面纱菌、网纱菇、蘑菇女皇、虚无僧菌(日本)等俗名,这些名称均与竹荪发生的环境或形状有关。在生物...阅读详情
  • 怎样加工竹荪?
    2022-11-10
    竹荪的加工主要采用干制法。现将其加工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采收竹荪从抽柄到子实体成熟仅需数小时,出菇时节几乎每天都有子实体成熟,所以需经常检查,及时采收。竹荪菌体娇嫩,采收要轻拿轻放,小心保持菌裙和菌柄的完整。如果采下的子实体有孢体或泥土污染,可用柔软毛刷轻轻蘸水刷净。菌盖在洗去残留孢体,菌托在洗去表面泥土后,与菌柄、菌裙等一并放在竹篮内备用。(2)干制①晒干:将竹荪鲜子实体一朵一朵地平放在棉布单上,置太阳下暴晒,菌裙让其左右对称。当菌裙干缩后,再移到架空的窗纱上晒干。或者直接将竹荪排放于清扫干净的水...阅读详情
  • 浙江省香菇菌棒保水技术在云和取得突破
    2022-11-10
    袋料香菇菌棒保水技术在云和取得突破。菌棒保水材料可望被一种无毒无害的新型绿色材料――保水膜(注:暂名)替代,将改变香菇菌棒保水一直以来采用有残毒的工业石蜡作为保水材料的现状。保水膜先呈液体状,经喷、涂或浸到菌棒上后再风干成膜,能有效地为菌棒保水,而且能自然降解,不会污染环境。该县一批食用菌技术专家通过在云和镇、崇头镇等地菇田多年的反复对比试验,确定这种保水膜的保水性能较好,且利于香菇生长。目前,该县已着手推广应用这一新的菌棒保水技术。...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