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种植技术

  • 平菇得了绿霉怎么办
    2022-11-10
    近日,山东省夏津县南城镇朱庙村平菇栽培户李志保打电话询问:平菇感染了绿霉怎么办?他说今年平菇市场行情好,批发价3元/公斤,他一下子投了1万公斤料栽培平菇,现在平菇栽培袋上长了一些绿的东西,由于是初次栽培平菇,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经验的朋友告诉他说那是绿霉,可他也不知咋办。笔者答复如下:绿霉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没有发菌的菌块或未经彻底消毒的培养料上,酸性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孳生绿霉菌。其孢子在空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处理如不及时,将损失惨重。一旦发生绿霉,可采用以下方法及时进行防治处理:1...阅读详情
  • 棚室栽培平菇如何应对夏秋灾害天气
    2022-11-10
    一、降雨天气雷阵雨,虽猛但时间不长,雨量不大,只要防止不发生棚内进水和雷击,对出菇管理便无大的影响;暴风雨,雨量剧增,降雨时间长,预防措施要做细,不但要防止棚内进水,还要防止大风危害。阴雨天气多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量占全年的60%~70%。建棚时尽可能考虑建在地势高、交通便利、水电方便的区域。长时间多雨高湿不见光,很是适合各种细菌、霉菌和各种虫害的生长繁殖,应高度重视,制定相应防治措施。二、高温干热天气温度突然升高和极端高温发生时常伴有干热风,从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危害甚烈。这样的天气出现后,上...阅读详情
  • 平菇冬季畸形预防措施
    2022-11-10
    1、蓝色菇:菇体生长过程中,菌盖边缘产生蓝色晕圈,甚至整个菇体均变为蓝黑色,直到采收时也不褪色。预防措施:增温措施采用日光、暖气、电热等方法为好。如果采取烧柴、烧煤来增温,应装置封闭的传热、排烟管道,不宜在菇室内直接搭建炉灶。2、大脚菇:原基发生后,菌盖分化与发育速度不一致,表现为只长菇柄,下粗上细,不长菇伞,菌盖的直径小于柄的直径而形成大脚畸形,这种菇的柄质较硬,商品价值较低。预防措施:抓好通风和合理喷水。即使遇到连续低温天气,产菇期也要掌握在一天气温较高的时间内,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换气,喷水要勤,但不可...阅读详情
  • 平菇优良品种介绍
    2022-11-10
    根据子实体分化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将平菇分为四种类群,即低温型、中温型、高温型、广温型。低温型,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为10~15℃,如糙皮侧耳、紫孢侧耳、荆州一号、苏平48、4011。中温型,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为16~22℃,如佛罗里达平菇、凤尾菇。高温型,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2~26℃,如金顶侧耳、桃红侧耳、苏平1号、合肥早丰、湘高平8号。广温型,子实体分化的适宜温度为8~34℃,四季均可栽培,如平109、平827。平菇在栽培上种类和品种很多,仅在我国栽培的就有500多种。现就生产上应用的优良品...阅读详情
  • 韩国小平菇集约化栽培新技术
    2022-11-10
    小平菇隶属担子菌亚门、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富含蛋白质、糖分、维生素、铁、钙和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其菇肉肥嫩、味鲜爽口,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是韩国生产和消费量较大的菇类。因小平菇不易长途运输和保鲜,鲜菇从国外进口极少,以韩国本土生产为主。与常规平菇栽培相比,小平菇的生物转化率较低,仅50%~80%,而且,分级包装较费工时,在人工费较高的韩国栽培并无优势可言。因此,韩国许多小平菇栽培场惨淡经营、濒临倒闭。寻求突破、重获新生,是小平菇生产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以技术创新为目标和经营理念的浙江...阅读详情
  • 夏季种植平菇的几个关键环节
    2022-11-10
    1.选种。这是夏季种菇的前提,菌株要求抗高温、耐旱、耐湿、抗杂的品种。如高平1号、夏王40、江都71、夏优1号等。2.拌料、发酵、装袋与发菌。配方中的辅料应少加有机氮,不能加尿素。石灰以5%~8%为宜,并加入0.1%的多菌灵或克霉王,但要注意不能与石灰同时加入,应先加入石灰粉。含水量要比其他季节少。发酵期适当缩短。进行高碱处理,装袋前培养料pH保持在8以上。栽培用的塑料袋规格要小一些。加大播种量,增加播种层数。装好袋后在有菌种处用铁钉打眼,并在菌袋中间用小手指粗木棒打一孔,加快发菌速度。发菌时加强蔽荫控温...阅读详情
  • 平菇新品种-2001
    2022-11-10
    “2001”系2002年新选育成的平菇新品种,经晶比试验和规模生产证明:该品种具有高抗黄菇病和锈斑病、高产、高效3大突出特点,号称“三高”品种。1.高抗黄菇病、锈斑病。“2001”属广温型平菇,子实体浅白至灰白色,在1--33℃温度范围内均可出菇,大面积生产自早秋种植到春季结束,在黄菇病、锈斑病发生区,“2001”能安全无恙,照常出菇,即使最后料袋养分耗尽呈海绵状时也不会遭受感染。2.适应性广、产量高。“2001”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在稻草、麦秸、玉米芯、豆秸、阔叶木屑、棉籽壳等培养料...阅读详情
  • 平菇新菌株高温灰栽培要点
    2022-11-10
    2001年春季,我们的平菇品比试验结束后,至气温高达34℃时,杂草丛生并遮盖的废料堆上,陆续长出若干平菇子实体,色泽灰白到灰黑,朵型丛生,最大朵重2.4千克,经定向组织分离并采用瓶栽和袋栽等方式予以出菇试验,表现良好,经2年的中试验证,确为夏季栽培的优良菌株,至2004年春季进行了脱毒处理,其性状更加稳定,可以作为夏季平菇生产的当家菌株。栽培技术要点1.调配基料营养基料营养的丰富与否,直接制约着菌丝数量、菌丝强壮程度以及出菇数量等,尤其在菌丝抗性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近年人们大多只注重选用新品种(菌株),而...阅读详情
  • 菌膜――平菇高产的大敌
    2022-11-10
    覆土栽培是平菇获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然而在出菇前或头茬菇采收后,覆土表面常常会由旺长的气生菌丝形成一导不透水、不透气的菌膜,影响出菇。这种菌膜会消耗大量养分,造成平菇减产,生产上必须加以预防。菌膜发生的原因:一是袋栽平菇袋料发菌不充分时便进行覆土,导致菌丝在地表进行第二次营养生长而形成菌膜;二是栽培料配方不合理,含氮量堵塞多,碳氮比失调;三是盖土中氮素含量过高,或另外又添加了尿素;四是覆土土质黏重、板结;五是出菇期温度过高,温差小,或菇棚(室)通风不良,光线过暗,浇水过,湿度过大等。预防菌膜产生的对策:一、...阅读详情
  • 春末夏初栽培平菇常遇异常现象和处理措施
    2022-11-10
    春末夏初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是,有些菇农由于操作不当,使菌棒出菇后变黄坏死、培养料变酸发臭、菌丝长满袋后迟迟不出菇等异常现象,使成功率、产量、质量均有所下降,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群众经验,现将其异常现象原因及处理措施小结如下。一、菌袋出菇后小菇大批死亡春末夏初,有时菌棒出菇后,小菇大批变黄发软,基部变粗,继而枯萎腐烂成为死菇。原因:一是桑椹原基形成后,气温持续高温超过30℃,致使菌盖逐渐枯萎,造成小菇大批死亡;二是培养基过干,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幼蕾形成后出菇室或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若低...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