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葱种植技术
-
洋葱属于绿体春化作物,洋葱秧苗长到一定大小时通过低温春化作用阶段后在温暖长日照条件下才能抽薹开花。洋葱通过春化阶段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需要一定的低温,多数品种在2℃~5℃的低温下即完成春化;二是幼苗必须生长到一定大小以后才能接受低温感应通过春化阶段,幼苗过小时(茎粗小于0.5厘米),即使遇有低温条件也不能通过春化,不形成花芽;三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低温积累,南方品种需40~50天,而北方品种需100天以上。总之,洋葱先期抽薹的主要原因是播期太早,管理不当,使幼苗太大,越冬期间通过了春化作用所致。此外,还...阅读详情
-
3、田间管理3.1水分管理全生育期一般浇水7--10次。定植后必须及时浇水1次,以便根系与土壤密接,不宜漫灌;缓苗前应小水勤浇,保持根际土壤湿润,不积水;缓苗后适当控水5--7d,以促进根系发育,有利蹲苗;蹲苗后进入正常水分管理,7--10d浇水1次,土壤见干见湿,湿度控制在60%--80%,根层湿润为原则。在鳞茎膨大前,适当控水,以实现叶片生长向鳞茎膨大的转化,以防徒长;转换期后进入正常水分管理,不可缺水,否则影响产量,当植株出现倒伏,停止浇水,以防水分过大葱头腐烂。3.2施肥管理缓苗后结合浇水追硫铵1...阅读详情
-
长日照类型中熟品种,高桩球形,品质好,耐贮性强。抗病性强,单球重平均350克,产量高。长日照地区一般3-4月份保护地育苗,8-9月份收获。...阅读详情
-
99年在台湾省首先发现菌核病。这种病菌主要危害洋葱,也危害大葱。主产区连作地病情严重,常造成减产,感病后的洋葱不耐贮藏。病症叶片发病时。初期为水浸状,而后变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病斑形状不定。最后变白破裂,叶片枯死下垂。剖开病叶里面有白棉絮状菌丝体.在潮湿条件下,病部散生先为乳白色至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色的小菌核。种株的花梗上也产生同样病症,从病部折断下垂。本病以病部产生黑色小菌核与其他病害相区别。病原属于囊菌亚门、核盘菌属、大蒜核盘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茵的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春季在多湿条...阅读详情
-
选地势高燥的通风处,下垫枕木,上铺秫秸,将捆好的洋葱头或洋葱瓣,纵横交叉的码成垛,垛底宽1-2米,高2米左右,长5-6米,每垛约5000公斤,码好垛用席封好,上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漏雨水,一般不倒垛,使其自发的气调,待气温降到0℃时,开垛转入窖或库内贮存,并使温度保持在0℃左右,相对湿度65%-75%,如窖温或库温在0--2℃,葱头表层稍冻,出库前必须在0-4℃的条件下,缓解1-2周,使葱头避免因快速解冻而受损伤,贮藏温度在葱头冰点以下,可推迟发芽延长贮藏时间,直到翌年春季。...阅读详情
-
1、播前准备。应选择适于当地栽培的洋葱品种,并要选用当年新收的种子,因洋葱种子寿命较短,不宜使用陈种子。播前需要选择土质肥沃、疏松、保水性强、2~3年未种过葱蒜类蔬菜的地块。施足基肥,浅耕细耙,作成1~2米宽的畦,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需做深沟高畦,沟深20厘米左右。2、播种期和播种方法。洋葱秋播需选择适宜的播期。播种过早则冬前幼苗过大,第二年春季易先期抽薹,不能正常形成肥大的鳞茎。播种过晚,则幼苗太小,越冬易受冻,成活率低。据试验,一般越冬上冻前以苗长到茎粗0.5~0.6厘米,具3~4片叶,株高达18~...阅读详情
-
洋葱收获时,经常有鳞茎腐烂现象。为了防止、腐烂损失,春季就应采取措施。一、病害造成的腐烂洋葱经常发生的病害是:软腐病(细菌性病害)和茎腐病(真菌性病害)。防治方法为:1.注意轮作,忌与葱蒜类作物重茬。栽培地尽量深耕30厘米,如用旋耕犁,则需定植前喷施免深耕,约20天土壤50厘米深疏松通透,可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病力。2.施用腐熟好的肥料,防肥料带菌。3.尽量利用垄作。4.生长期控制氮肥施用量,施肥应氮、磷、钾配合。5.鳞茎形成期注意及时排水,避免长期积水。6.及时防治虫害,避免造成伤口。7.发...阅读详情
-
一、品种选择。我国洋葱主要出口国为日本,出口洋葱一般选用黄皮品种,或由外商直接提供,现在日本市场深受欢迎的洋葱品种有欧皮黄(OP黄)、红叶三号、芙蓉六号、黄皮4号等。二、苗床选择。育苗床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2-3年内未种过葱蒜类作物的地块,每亩苗床施腐熟有机肥3000千克,磷钾复合肥25千克,浅耕细耙,做成宽1-1.2米的高畦,畦长根据需要而定。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15。三、适期播种。洋葱一般在秋季育苗,冬前移栽,翌年春夏收获葱头。秋季播种早晚,对葱头的产量及商品性影响很大。播种过早、...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