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因此人工繁育鳅苗宜在这段时间进行。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集市上销售的泥鳅,粘液不多或蓄养囤积时间太久的均不宜作亲鱼。2.催产孵化。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阅读详情
-
为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开辟新的农民增收途径,2005年我们在吴忠市利通区灵北村利用连片的30亩稻田进行稻田养蟹试验,取得了蟹、稻双丰收的理想效果,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成功经验。一、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1.田块选择稻田面积30亩,稻田的肥力水平中下,排灌方便,保水性好。水源为黄河水,水量充足且无污染。2.开挖蟹沟为给河蟹提供充足的觅食、蜕壳、栖息、躲避药害的空间,在每块稻田中间开挖“十“字型沟,沟宽80cm,深50cm。3.田埂加高加固如果沿用原有的低且窄的田埂,河蟹将有可能在饲料不足或阴雨天等恶劣条件下打洞逃...阅读详情
-
南美白对虾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整修虾池、排灌系统及其他生产设施、药物清池和培养基础饵料等。一、虾池整理(一)晒池目的在于还原池底。一般虾池于收成后应将池水排干,让其曝晒至底泥呈龟裂状。晒池15~30天不等,甚至利用冬天空池时间,晒池45~60天。然后根据虾池底污染程度,再进行处理。1、底土污泥为3~10cm厚者,应排干池水后,曝晒塘底,使土壤氧化,再施以生石灰100~150kg/亩。2、底土污泥达10~20cm以上者,按上述办法处理后,再用牛犁或机械翻耕底土,使下层污泥也能接受阳光曝晒,这样还原情况更...阅读详情
-
1.投饵。梭子蟹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如蓝蛤以及卤虫、鲜杂鱼等),体重为0.8克的幼蟹,日摄食量为体重的80%~90%,随着体重的增长,摄食量相应减少,体重30克的个体为体重的20%~30%,体重50克以上的个体为体重的10%左右,体重小于20克的个体,不分昼夜进行摄饵,超过20克的个体只在夜间进行摄食活动。因此,养殖前期(约20天~30天),每天投喂2次~3次,其中1次辅以添加量为1‰~1.5‰的生物免疫生长剂药物配合饲料,其后每天傍晚投喂1次,在脱壳时必须满足投饵量,避免发生相互残食。投饵量以白天池塘...阅读详情
-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泥鳅因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但如果管理不善,泥鳅仍然会发生各种疾病。今年5~6月,本中心就陆续诊治了几例泥鳅体表溃疡症。其症状基本相似,主要特征表现为下颔发红,体表溃疡。该病发病突然,死亡迅速,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其中一典型病例的临床症状、病原学初步研究及治疗方法作如下报告,希望能够为生产上防治体表溃疡症提供一定帮助。一、临...阅读详情
-
进入秋冬季节,气温开始逐步走低。8~9月气温降至25℃~22℃之间,是鳝鳅生长的黄金季节。10月~11月气温降至13℃~15℃时,鳝鳅掇食量开始减少直到停食。11~12月气温降至8℃~10℃以下后,鳝鳅进入冬眠期。实践证明:加强鳝鳅的秋冬饲养管理,利于安全越冬,保证鳝鳅元旦、春节上市,获取较高利润。一、催料长膘秋季前期,气温在23℃~28℃之间,鳝鳅活动极为活跃、进食量大增,是催肥增膘关键时期,尽量投喂营养全面的新鲜饵料。二、防寒保暖鳝鳅足变温动物,秋末池水温度下降时,其体温也随之下降,生长逐渐减缓甚至停...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