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
-
泥鳅具有分布广、抗逆性强、易养殖等特点,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现将泥鳅苗种快速培育技术介绍如下。场地选择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池塘建造1、泥鳅苗种池与商品泥鳅养殖池水采用同一规格。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阅读详情
-
一、泥鳅发病的原因1.鱼体受伤或放养密度过大因人工操作方法不当或不小心,造成泥鳅受伤;放养密度过大或泥鳅本身有伤,给病害侵染创造了条件,从而感染疾病。2.管理不善常言说得好,“三分养、七分管“。管理不善,鳅负也易得病。如由于大量投饵或投饵方法不合理;长期不换水使水质变坏;换水时,把含有农药或其它有毒物的水源加入养殖水体;酷暑季节,池水温度过高,没注意防暑,使泥鳅食欲减弱,体质消瘦,抗病能力降低:换水时,水温差过大,也易造成泥鳅死亡。二、泥鳅疾病的预防池塘高密度养殖的泥鳅很易因环境不良、投饵不当等因素发病,...阅读详情
-
据国内外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年至今,泥鳅连续十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很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1995年为5元/千克,2000年上涨至10~12元/千克,2002年再上涨至15~18元/千克,近年又上升18~20元/千克。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量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量较大,年需10万余吨,我国已无大货可供。港澳台市场也频繁向内地要货,且数量较大。据有关养殖专家介绍,泥鳅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池塘、沟边、湖泊、河流、水库、稻田等各种淡...阅读详情
-
1、症状。三代虫寄生于泥鳅体表和鳃。流行于5-6月份。对鳅种危害大。2、防治。用浓度为20×10-6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5-20分钟,浓度为10×10-6则浸洗30-50分钟。根据水温、体质情况选用以上不同浓度。...阅读详情
-
1、症状。病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2、防治。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6。...阅读详情
-
甲氰菊酯是一种具有触杀、胃毒和一定驱避作用的广谱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苹果、甘蓝等作物的多种病害。尽管其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等特点,但仍会对环境构成危害。有关试验表明,甲氰菊酯对泥鳅毒害很大,其96小时半致死量为38×10-9(38微克/升),安全浓度为3.8×10-9。中毒的泥鳅出现呼吸加快和鳃部充血等症状,严重时泥鳅的鳃部、颊部、腹部、鳍条基部充血发红,有的上窜、仰泳、抽搐、身体扭曲。对农作物使用甲氰菊酯时应尽量避免药剂污染鱼塘、水源等,保护好渔业水域资源。...阅读详情
-
泥鳅又称鳅鱼,在分类上属鲤形目,泥鳅科,泥鳅属,分布于我国淡水的河流、沟渠、水田池塘等,是较常见的淡水经济鱼类。泥鳅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丰富,有水中人参之美誉,不仅有较高食用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能调中益气、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等,是著名的滋补食品之一。民间有用泥鳅治疗肝炎、小儿盗汗、皮肤搔痒、跌打骨伤、腹水、小便不通等病患,效果颇好。随着人们对它认识的提高,泥鳅身价倍增,逐渐成为国人在餐桌上的佳品。泥鳅在国内的需求量很大,价格在(15~20)元/kg,在国际市场也十分畅销,2005年仅连云港...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