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一、主要害螨1、粗脚粉螨分布与为害:该螨为世界性广布种。粉螨在食用菌生产中,常发生在被杂菌污染的环境中,由于其活动将杂菌扩大化,使健康的子实体受害发生腐烂,粉螨还可直接取食平菇的菌丝体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形态特征:雄螨成体长240-320微米,雌螨成体长350-650微米,体躯无色,鳌肢和足呈淡黄色到红褐色,后端钝圆。足较粗,共分6节。习性:粗脚粉螨常随未高温发酵或消毒不彻底的培养料进入菇房或通过虫媒、风媒、劳动工具等带到菇床上。食用菌接种后,如出现杂菌污染,它们便迅速聚集在霉菌较多的地方活动。在适宜温度...阅读详情
-
立春已过,大地回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食用菌也同其他大部分植物一样进入一年中最理想的生长期。在这一段时期里,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加强对食用菌出菇期的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种植效益。在此对6种常见的食用菌――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香菇,春季出菇管理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做如下简要介绍。人工增温当菇棚内温度低于8℃时,平菇生长迟缓,在4℃以下时平菇生长受到抑制。为了保证平菇的正常生长发育,菇棚内的温度最好调控在10℃~20℃,采取人工烧火...阅读详情
-
速生杨林地种植草菇生长周期短,操作简便。以白灵菇菌糠和麦秸为原料,生物学效率可达20%,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门路。栽培季节6、7、8三个月。栽培场地选择株行距3×4米,三年或四年生速生杨林地作为栽培场地。栽培原料当年收割并未经雨淋的新鲜麦秸;没有污染的白灵菇菌糠等。栽培技术原料处理:麦秸压扁破碎;把白灵菇菌糠从菌袋中倒出,趁湿弄碎,晒干后贮存备用;在地上挖一个平底坑,坑内平铺塑料薄膜,然后分层撒入碎麦秸,并不断倒入2%~3%的石灰水,用脚踩实,让石灰水浸透麦秸。浸泡时间12~24小时;将菌糠加水拌湿...阅读详情
-
一、菇床选择应选择避风向阳,近水源、排水畅、家禽家畜危害少的空地或耕地,或果园的林间空地挖制菇床。菇床畦南北向,深10厘米左右,宽1米,长任意。床中央留一条10厘米左右宽的水泥埂或留一条小沟即成。挖好菇床后,再用1%石灰水或石灰粉消毒。二、培养料配制平菇培养料资源丰富,棉籽壳、麦秆、稻草、木屑、甘蔗渣、玉米芯、油菜籽壳均可培养,但以棉籽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好。棉籽壳培养料的配制,一般用干燥新鲜无霉变的棉籽壳96%,先曝晒1-2天,堆放在水泥场上,加入石膏2%,过磷酸钙2%,再加0.02%多菌灵或托布津农药...阅读详情
-
一、栽培期的确定草菇喜高温高湿,北方地区宜在夏季安排种植。冀中、冀南地区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塑料大棚内温度可保持22~31℃。此期栽培,一般于播后第二天菌丝萌发,第三天菌丝吃料,第7~9天便可采收第一茬菇,其他地区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掌握栽培期。二、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培养料是生长的营养基质,选择适宜的培养料是丰产的基础。 1.栽培料的种类除稻草外,麦秸、废棉、棉籽皮、油菜、玉米、谷草、黍稷秸、麦糠及平菇、金针菇的废菌等富含纤维基质的原料均可应用。实践证明,废棉、棉籽皮栽培产量较高。①棉籽皮棉籽皮营...阅读详情
-
平菇品种很多,按其出菇的温度分为四大类,即高温型、广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而春季栽培的平菇一般为广温型和高温型,广温型品种出菇温度为2―30℃,高温型为10―32℃。在生产中,尽管温度符合出菇要求,但平菇后期普遍出菇少,且质量也不好,其实,若能加强春栽平菇的后期管理,照样可像前期那样多出菇、出好菇。一、浸水。春栽的平菇菌袋,出菇2―3批后,菌袋中水分散失,菌科干缩,不能出菇或只出少量长不大的小菇。这时可以进行浸水处理,在菇场旁挖一泥坑,里面排放3―4层菌袋,用木板或竹板压盖,再压重物后灌水于坑中,使菌袋浸...阅读详情
-
平菇要夺得高产稳产,从菌丝到菇体都需要有充足养分,应交替使用多种追肥,菇体才能得到充分营养。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实用配方。一、鸡粪水。用鸡粪5公斤,加水20公斤煮沸过滤后,再加水稀释到100公斤,每平方米喷施0.5―1公斤,可促进菇体生长粗壮。二、草木灰液。用草木灰5公斤,加水20公斤浸泡,取其滤液再加水稀释到5―10倍,每平方米喷0.5―1公斤,可有效地促进菌丝生长。三、淘米水。用淘米水5公斤,澄后取其上部清液,再加入100克葡萄糖,配成混合液,在采菇后3―5天,每平方米喷施1.5公斤,能促进幼菇生长...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