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植技术
-
‘北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3年利用野生...阅读详情
-
永胜县的片角、期纳、程海、三川等乡镇近年来新植葡萄面积已近3000亩,波尔多液作为一种保护性药剂在葡萄上使用很广范,但在下乡指导示范户时发现配制的药液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称量不准确,操作顺序颠倒两个方面。那么怎样才能配制好能直接在葡萄上喷施的波尔多液呢?首先是准确称量药剂:按每100公斤水称量0.5公斤硫酸铜,0.35公斤石灰。具体的药剂量按这个比例称量。硫酸铜和生石灰要碾碎过筛备用。二是配制顺序:先用三分之一的用水量将生石灰配制成石灰乳,再用另外的三分之二用水量将硫酸铜配制成硫酸铜液,然后将搅拌好的硫酸...阅读详情
-
常见病害1.酸腐病。受害果实腐烂开裂,滴流果汁,闻之有醋味。2.灰霉病。从伤口处开始发病,初期产生黄色凹陷的病斑,逐渐扩大至全果及果穗,导致果粒软腐,病部长出灰色霉层,散出霉臭味。3.青霉腐烂病。发病初期,果面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浅褐色、水渍状。果肉呈浆糊状半透明腐烂。严重时病斑产生白色霉层,继而为青色霉层覆盖,并迅速扩展蔓延散出霉臭味。4.黑霉病。发病初期,果面出现圆形、褐色、水渍状病斑,与青霉病斑相类似,受侵染的果实开始变软,没有弹性,继而果肉组织被破坏,果汁从果穗中流出来。之后出现白色和黑色...阅读详情
-
葡萄穗轴褐枯病主要危害幼嫩的花蕾、穗轴或幼果,使其萎缩、干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减产40%以上。据省农科院园艺所果树研究专家吴伟民介绍,高湿是葡萄穗轴褐枯病流行的主要原因。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出现低温多雨天气有利于病菌侵染,开花期遇低温多雨天气有利于该病发生蔓延。地势低洼、浇水过多、通风透光差、田间管理粗放、肥力不足和树势较弱的葡萄园发病较重。巨峰是易感病品种,新玫瑰、龙眼、玫瑰露等品种较抗病。当果粒长到黄豆大小时,病害停止侵染。防治葡萄穗轴褐枯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及时...阅读详情
-
本技术主要环节是采取人工照明技术,延长日照时间,促进新梢生长。第一茬的管理与传统方式相同。以大粒无核葡萄--毕奥耐为例,在每年1月中旬到2月初期间,对大棚葡萄采取加温措施,从6月开始直至7月上旬,即可采收。其后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修剪一次。到12月则能进行第二茬收获。对于一茬品种的冬季修剪,原则上仅保留枝上1~2花芽,作短截修剪。但是,对于二茬的夏季修剪,在保留一定量的花穗数的同时,应保留6~9个花芽,并作短截修剪。最后,二茬收获结束后,留存一茬收获结束后留存在一茬结果枝上的1~2个花芽,再作短截修剪。1...阅读详情
-
京秀葡萄属欧亚种,1998年引入山东莱芜。2001-2004年在山东省莱芜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核心示范园进行日光温室栽培试验,表现良好,其果穗大,圆锥形,果皮鲜红色,平均穗重600g,最大穗重1500g,粒重9g,大粒达17g,可溶性固形物16%,风味佳。成熟期4月下旬,商品价值较高,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地条件与棚室结构试验地为平原沙壤土,土层厚,有机质含量为0.65%-0.90%,PH6.5-7.0。温室为钢架结构座北向南,东西方向,东西长85m,南北宽9m,棚前高1.5m,脊高3.5m,后墙高...阅读详情
-
乍娜(Zana)葡萄原属欧亚种,我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从中国农科院引入我市,进行引种观察和栽培试验。该项目由我院林业果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高献亭主持,1989年通过成果鉴定,1991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该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嫩梢绿色带紫红条纹。幼叶紫红色有光泽,叶面绒毛较多,叶五裂。成熟叶两面无毛,锯齿大。两性花。果穗大,最大穗重1520克,平均780克。穗长32.3厘米,穗宽15厘米。果粒大,平均粒重9-10克,最大15克。果粒近圆形,果皮紫红色,果粉中等。肉质脆甜,经贮藏后香味浓。可溶性固形物15%,...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