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平菇采收后,培养基废料仍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成分,将其适当处理后栽培草菇,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处理废培养料。将无霉变、污染少的培养料趁潮湿敲碎,晒干备用。二、配制培养料。将晒干的废料加腐熟的牛粪25%~30%,石膏2%~3%,过磷酸钙2%,尿素0.1%,熟石灰3%左右,多菌灵0.2%,敌敌畏0.1%,混合均匀,再加入70%的水将配料拌湿,堆积起来,中间用木棍插一个孔,以利透气。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发酵3天~5天,直到有酵香味、料呈褐色为止。发酵期间,如果堆内温度超过65℃,应翻堆降温。三...阅读详情
-
绿霉菌又叫绿色木霉菌,是为害平菇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在平菇不同的生产阶段都遭受其危害,一旦发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成为制约平菇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通过几年的探索实验,现将其综合防治措施总结介绍如下:(一)搞好菇房消毒对菇房及四周要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各种杂物。用石灰或黄泥抹墙缝。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涂刷墙壁、房顶及床架,用来苏儿喷洒地面、房顶,在地面上再撒生石灰粉,最后用食用菌专用烟雾消毒剂按每立方米3---4克进行熏蒸消毒。在平菇栽培期间,定期喷洒0.02%绿霉净或0.02---0.03菌绝杀。(二)选...阅读详情
-
近年来,在平菇的栽培过程中病害频发。这主要是由于整个生产过程自始至终处于保护条件下,菌丝的活力和抗病性不断降低所致,采用仿野生栽培技术可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基料配制、菌袋发菌都按常规进行。二、规范码建菌墙。个别菌袋现出原基时,即可码建菌墙。菌墙一般宽0.8米,长15米;菌柱出菇一端的缝隙用泥抹严、抹齐,其他空隙均用肥土填实,并浇水使之沉实。菌墙顶端铺厚约8厘米的肥土,并随之修建蓄水槽,槽宽50厘米左右。两菌墙间的作业道宽1.5米,以方便操作。三、搭设保护拱棚。菌墙建好后,必须随即搭设拱棚予以保护,拱棚...阅读详情
-
一、通气不良:在播种4天内,要注意定时通风(每天约30分钟)。4天后揭去薄膜时,要用小竹棍向料堆均匀扎一些通气孔,促使菌丝正常结蕾,小菇正常生长。二、缺少水分:防治方法:堆料播种时要大水保湿,播种4天后要喷水促使结蕾,头茬菇结束后补充水分。晴天要喷水,防止料内水分蒸发。三、pH值下降:子实体发育以pH值为8最好,当pH值降到6以下时,虽可结蕾,但难以长大成菇。pH值下降一般出现在第2茬菇后。防治方法:采完头茬菇后,可喷1%石灰水或5%草木灰水,维持料堆pH值在8左右。四、水温不适:据试验,在堆温30℃左右...阅读详情
-
立春已过,大地回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食用菌也同其他大部分植物一样进入一年中最理想的生长期。在这一段时期里,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加强对食用菌出菇期的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产量,而且可以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整体种植效益。根据各地食用菌生产专业户的要求,我在此对我省6种常见的食用菌――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杏鲍菇、香菇,春季出菇管理时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做如下简要介绍。人工增温当菇棚内温度低于8℃时,平菇生长迟缓,在4℃以下时平菇生长受到抑制。为了保证平菇的正常生长发育,菇棚内的温度...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