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平菇常见的虫害有菇蝇、菇蚊、螨类、线虫、跳虫、蛞蝓,它们产卵子培养料中,幼虫在培养料中繁殖,为害菌丝体,引起培养料腐烂,成虫如夜蛾类也啃吃平菇柄和菌丝体,并传播病原菌。此外,整个栽培及出菇过程要做好预防。老鼠吃菇种爬乱床料或咬烂菇筒袋也是导致减产的问题。预防措施:注意环境卫生,种菇前菇房内外清洗干净,并用福尔马琳,敌敌畏或菊脂类药喷射,或用烟雾剂熏蒸后才进房播种、接种;床栽用的塑料膜及其它用具要在用之前消毒好,用后及时清理,打扫干净接种时所掉下的残物,要关好门窗,有条件的装上窗纱网,减少昆虫及鼠害入侵。治...阅读详情
-
一、品种选择夏季栽培平菇应选用高温型品种。常用的品种有红平菇、侧耳5号、凤尾菇等。二、培养料配方玉米心81%,麸皮8%,复合肥6%,石膏1%,石灰4%。三、装袋与接种EuE栽培袋由厚0.02~0.03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成,宽20~22厘米、长45~50厘米。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扎口。平菇可以用培养料直接接种,也可经高温灭菌后接种。用培养料直接接种时,边装料边接种。即先将塑料袋一端扎好,放入一层菌种,然后装培养料,当培养料装至袋的1/2时,再放一层菌种,继续装培养料,培养...阅读详情
-
“2001”系2002年新选育成的平菇新品种,经晶比试验和规模生产证明:该品种具有高抗黄菇病和锈斑病、高产、高效3大突出特点,号称“三高”品种。1.高抗黄菇病、锈斑病。“2001”属广温型平菇,子实体浅白至灰白色,在1--33℃温度范围内均可出菇,大面积生产自早秋种植到春季结束,在黄菇病、锈斑病发生区,“2001”能安全无恙,照常出菇,即使最后料袋养分耗尽呈海绵状时也不会遭受感染。2.适应性广、产量高。“2001”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能力很强,在稻草、麦秸、玉米芯、豆秸、阔叶木屑、棉籽壳等培养料...阅读详情
-
一、菌丝徒长。在平菇生产中,常因菌丝徒长而造成菌丝密集成团,形成老菌皮不出菇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菌种老化或在一级菌种转管时用气生菌丝进行转接造成的。生产中如果菇房通气不良,温度过高,薄膜覆盖时间过长也会造成菌丝徒长而不出菇。防治方法:加强制种管理,在子实体分化期,增加菇房通气量,降低菇房温度。栽培中出现老菌皮时,及时除去老菌皮,划破菌块、菌膜催菇。二、菌丝退化、萎缩。在发菌或出菇阶段菌丝变黄、变褐、萎缩死亡。这是因培养料碳氮比不适,或含水量过高,通气不良,菇房闷热等造成的。防治方法:调好培养料碳氮比,降低...阅读详情
-
草菇折翅菌蚊(Allactoneutavalvaceae)属双翅目菌蚊科。它是草菇、平菇上的重要害虫之一,在北京、湖北等地危害严重。幼虫取食菌丝和培养料,影响菌丝生长和菇蕾扭结,子实体被害后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并在菇体上拉丝结网,在幼虫爬行和取食之处还留有无色透明的黏液,干后可见光亮的液迹,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1)形态特征成虫:雄虫体长5.5~6.5毫米,雌虫6~6.5毫米,体黑灰色,被有灰毛;头顶黑色有光泽,复眼大,几乎占据了整个头部;触角长2毫米,共16节;额长方形,头后缘有32根长刚毛;中胸背板黑色...阅读详情
-
该品种生活力强,适应性广,出菇整齐,转潮快,产量高,用阳畦栽培,头潮菇产量每平方米5.8公斤。菌丝生产快,洁白、浓密、粗壮,抗杂菌能力强,生长最适温度24~28℃。子实体形成最适温度18~22℃。菇盖贝壳形,淡褐色菌柄偏生,圆形、白色。...阅读详情